Template:Infobox 跳水選手 陈若琳(1992年12月12日-),江苏南通人,現役中国女子跳水運動員。2006年,她以14歲之齡出戰跳水世界杯,旋即與賈童合作贏得女子雙人10米高台金牌,首度登上世界冠軍寶座。兩年後的北京奥运会,她又成功包辦10米高台單人及雙人項目兩面金牌;其中的單人項目決賽,她在承受巨大壓力下,冷靜完成最後一跳、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的動作,七名裁判给予她10.0分满分;在拿下全场最高分的100.30分後,她亦以總分447.70分反超加拿大選手海曼斯,获得金牌[1]。陈若琳自此成為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不可或缺的一員,更曾獲選国际泳联2010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;而她與搭檔王鑫、汪皓更是合作無間,在各大小赛事的雙人項目中難逢敵手。
2011年,陈若琳在世界游泳錦標賽中,首度包攬10米高台單人及雙人項目的金牌,成為首位在奧運會、世界游泳錦標賽及跳水世界盃的女子10米高台单人和双人项目中全部奪冠,成功实现「大满贯」的跳水選手,金牌數目更超越師姐伏明霞,成為「夢之隊」女子高台的新王者。2012年,陈若琳在倫敦奥运会成功卫冕10米高台單人及雙人項目,以四面金牌與名將伏明霞、郭晶晶和吴敏霞並列中国跳水队金牌榜榜首,更成為中国代表团在奥运史上的第200枚金牌得主[2]。
陈若琳自幼体弱,经常生病,爷爷和奶奶为提高她的体质,遂在4岁時送她到江苏省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接受訓練,跟隨教練高峰學習跳水。兩年後,她便被选拔到省少儿体校,成为短期代培生[3]。
1999年夏天,陈若琳備戰江苏省少儿跳水比赛,卻在训练中意外受傷,右肘关节脱臼;但为了抓紧时间训练,教练在兩周後就提早替她拆下石膏,並采用非常规手段加速治療。最终,她如願参加比赛,更贏得儿童丙组全能第四名,並在一年后成为省少儿体校的正式队员[4]。
2003年,年僅11岁的她在全国少儿跳水赛上橫掃三面金牌;一年後,她更在全国跳水锦标赛「越級」挑戰,與李婷、劳丽诗等名将同場競技,夺得10米跳台的第5名。她在全国赛的出色表现馬上引起中国国家跳水队教練周继红注視,並在2004年底讓她入选“梦之队”[4]。
由於国家队中高手眾多,陈若琳在進隊初期並没有国际比赛机会;直至2006年初,国家队公布国际大奖赛参赛名单,14岁她才首度榜上有名。
惟初次走上国际舞台的陈若琳旋即大放異彩,在她首個參與的国际大奖赛-澳大利亚站,她便聯同蒋李双击败包括奥运冠军尚特勒·纽伯里在内的强手,勇奪双人10米跳台冠軍;半个月后,她再和队友在德国站折桂。同年4月下旬,陈若琳又和贾童贏得大奖赛中国站双人10米跳台冠軍,更在其后的加拿大、美国两站大奖赛,成功奪冠。在短短出道国际賽的半年间,陈若琳在双人10米跳台项目保持不败,连取了五个冠军[3]。
同年,陈若琳以替补身分顶替了袁培琳出戰跳水世界杯,跟贾童合作一举贏得了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冠军。然而,在其後的多哈亚运会和2007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中,陈若琳在单人项目皆不敵隊友王鑫,屈居亞軍,令她承受巨大的压力[5][6]。
2008年8月,陈若琳代表中国出戰北京舉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跳水比賽女子10米高臺及雙人10米高臺賽事。
在率先進行的女子雙人10米高臺比賽中,陈若琳与搭档王鑫从第一轮到最后一轮,都穩佔第一的位置。最終,她們以总分363.54分的绝对优势贏得金牌,这亦是中国跳水队连续三次蝉联這個項目的金牌[7]。
其後進行的女子10米高臺比賽決賽中,陈若琳在落後的情況下,承受巨大壓力冷靜完成最後一跳,七名裁判給予她10.0分滿分;在拿下全場最高分的100.30分後,她亦以總分447.70分壓倒加拿大的埃米莉·海曼斯及隊友王鑫,奪得金牌[8];助中国跳水队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“跳水女皇”伏明霞奪得金牌後,时隔12年重获该项目金牌,亦成為首位在同一屆奧運會包辦10米高台單人及雙人項目金牌的中國運動員[9]。
2009年7月,陈若琳出戰意大利羅馬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跳水比賽,在女子雙人10米高臺比賽中與王鑫合作以369.18分蝉联冠军[10];卻在單人項目爆冷不敵墨西哥的葆拉·埃斯皮诺萨,冲击大满贯失敗[11]。
2010年6月,陈若琳在常州舉行的跳水世界盃中,意外在单人10米跳台比賽输给新秀胡亚丹[12];但仍能在双人10米跳台項目,与新搭档汪皓贏得金牌,彰显其雙人項目中“百搭”的特质。在同年11月舉行的廣州亞運會中,陈若琳没有參加单人项目,只在双人項目与汪皓再次夺魁。她在賽後表示,自己在北京奥运会后开始发育,身体的变化令她在跳台的表現越来越困难,她在年內的全国比赛中已开始参加跳板的竞争[13]。
2011年7月,陈若琳出戰在上海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跳水比賽,和汪皓搭档以总分362.58赢得女子雙人10米高臺比賽冠軍,她個人則成為首位在世锦赛该项目實現三连冠的選手[14]。
陈若琳在近一年多来一直被小將胡亚丹力压,但在其後進行的女子單人10米跳台比賽中,她终于吐气扬眉以405.30分夺冠,成功在女子高台单人和双人项目实现「大满贯」,金牌數目更超越師姐伏明霞[15]。
2012年7月,陈若琳代表中国出戰英國倫敦舉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跳水比賽女子10米高臺及雙人10米高臺賽事。在率先進行的雙人10米高臺賽事中,陈若琳與汪皓在五輪比賽後取得368.40分,以25.08分的优势壓倒墨西哥组合輕鬆夺金[16]。在其後進行的女子10米台决赛中,她又以422.30分成功夺冠,除了成为首位在奧運10米高台跳水单人、双人项目均卫冕的運動員外,更成為中国代表团在奥运史上的第200枚金牌得主。同时,憑藉這兩枚金牌,陈若琳也以四金追平名將伏明霞、郭晶晶和吴敏霞創下的纪录,成为中国跳水队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选手之一,更是其中获得高台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[17][2]。奧運會後,陈若琳表示會在2013年的全运会后才與教练仔细研究是否改项,但她個人則想继续留在跳台项目[18]。
自2005年起擔任陈若琳教练的任少芬指出,在她刚接手的时候,陈若琳的身体条件不算突出,力量只屬一般,而脚尖和膝盖的效果也不好;但優點就是对自己要求高,训练刻苦,而且乖巧聽話、脑子灵活,不用教練指點就知道该怎么做,毫不费力便可完成改动作的要求。此外,陈若琳的比赛表现稳定,往往在逆境时也能沉得住气[19][20]。
此外,在中国国家跳水队中,陈若琳是领队周继红最喜爱的弟子,队中只有她能得到领队亲自指导。周继红認為陈若琳很有伏明霞的影子[21],尤其讚賞她的心理素质,並認為她擁有很强的意志力,穩定是她的最大優勢[22]。
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老师吕远远指出,陈若琳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天生的,即使现场有很多观众欢呼鼓掌,她也不会受到影响,只是在想动作,致使在落后时也不会紧张[23]。而体院院长张雄則指出,陈若琳的成績是刻苦训练的成果;即使受着年龄增大,体重和身高的变化等影響,她也能堅持節食减重,一天只吃一顿饭,曾試過多次为了控制体重而昏过去[24]。
陈若琳的其中一個擅長動作是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,难度系数3.4,屬於女子10米高台中难度最高动作之一[25]。她曾表示自己经常在這動作拿得满分[26]。
在多個重要賽事中,陈若琳也會選擇以這一動作來作壓軸,其中包括: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女子10米高台決賽,她在最後一跳选择5253B,完美的發揮讓七名裁判給予她10.0分滿分,最終拿得100.30分,总成绩反超加拿大選手海曼斯,獲得金牌[1];2010年世界跳水系列賽青岛站10米高台決賽,她在最後一跳完美完成5253B,获得了七名裁判中六名的满分,最終以448.40分夺冠[26];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女子10米高台決賽,她在最後一跳再次选择5253B,結果稳定發揮获得了86.40分,以总成绩422.30分成功卫冕[27]。
陈若琳在江苏南通出生,上有父母和一胞兄。父母在她3岁时离婚,此後母親带着哥哥移居加拿大,而若琳則跟隨外公唐诗和外婆陈桂英生活[28],並改跟外婆姓陈。後來,外婆將若琳过继给儿子(即若琳的舅父),陈桂英遂成了若琳的奶奶[29]。
因接受集體訓練,陈若琳自小就要過著远离家人的日子,鮮能與家人見面,只能偶爾靠電話通訊[30]。為了不影响陳若琳準備北京奧運比赛,家人更將其父亲患上急性肾衰竭和肾周炎病危的病情,隐瞒了接近一年,讓她可以專心作賽[29]。
2000年,陈若琳在进入省队后,便同時在南京体院附校部读书;至2010年,她進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,选讀自己感兴趣的公共管理系[31],並曾代表大学参加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[32]。
2011年1月,陈若琳在国际泳联(FINA)和国际泳联《游泳世界》杂志举办的2010年度泳坛最佳评比中,当选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[33]。
2012年8月,陈若琳與其他江苏藉的奧運金牌运动员獲省政府授予“江苏省劳动模范”称号[34][35]。同年12月,她再獲《游泳世界》杂志选为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[36]。